首页 > 娱乐 >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发布时间:2025-01-07 15:49:14来源: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如下:

上阕赏析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莫听” 二字,体现了词人对外界风雨的一种超脱态度,不被其干扰。“穿林打叶声” 描绘出雨势之急、风之猛,但词人却以 “何妨吟啸且徐行” 回应,在风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展现出从容不迫、潇洒自在的神态,同时也呼应了小序中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奠定了全词豁达的基调。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芒鞋” 勾勒出一幅简朴的行装,与 “马” 形成对比,暗示了词人安贫乐道的隐逸之思和对官场的超脱。“轻胜马” 并非指实际的行路轻快,而是一种心境上的轻松自在。“谁怕” 一句反问,语气坚定,展现出词人在面对风雨和人生挫折时的无畏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 则是由眼前的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了词人愿意坦然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体现了一种超然的情怀和对坎坷命运的不畏。

下阕赏析

 

  •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料峭春风” 点明时令,虽是春日,但仍有寒意,既写出了雨后春风的清冷,也暗示了词人在经历风雨后的心境。“微冷” 二字,既写身体上的感受,也可能暗示了内心的落寞。然而,“山头斜照却相迎”,雨过天晴,斜阳展颜相迎,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这一转折为下文的人生感悟作了铺垫。

  •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句是全词的点睛之笔,饱含人生哲理。“回首向来萧瑟处”,词人回望适才烟雨凄迷的经行之处,“萧瑟” 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 “穿林打叶声” 相应和。“归去” 二字,有归隐之意,也可理解为回归内心的宁静。“也无风雨也无晴”,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表达了词人雨既不怕、晴亦不喜、超越宠辱得失的恬淡彻悟的人生态度。

整体赏析

 

  • 主题思想:此词借途中遇雨的生活小事,抒发了词人任天而动、苦乐随缘、开朗达观、意存归隐的人生态度和坦荡胸怀。体现了苏轼在经历仕途坎坷和人生挫折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超脱感悟,展现了他宠辱不惊、得失无意的旷达心境。

  • 艺术特色:全词即景生情,语言诙谐、简洁,不事藻绘,却能够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词中通过对风雨中 “吟啸徐行” 以及雨过天晴后 “回首” 等情景的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履险如夷、忧乐两忘、祸福不惊、任天而动的自我形象。同时,词中多处运用了双关的手法,如 “风雨” 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政治 “风雨” 和人生险途,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深刻。

(责编: admin3)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