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二十年前的神剧,我今天才看懂
质疑......理解......成为......
顾名思义,另一种形式的「真香」。
时隔多年,伴随着自身生活经验与学识的积累。
以前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不仅明白,自己还成了践行者。
相关讨论热度颇高,一度把退圈的相关演员顶上热搜。
![]()
![]()
![]()
这句话,让鱼叔想起了许多看过的影视作品。
观剧初期,懵懵懂懂。
甚至很多时候,不理解主人公们的选择。
后来年纪到了,在某个人生节点,突然想起剧里的人物和台词。
它们宛若多年前被埋下的一根陈旧信子突然引爆。
让人惊觉,许多关于人生的终极答案,原来早早就有人告诉你了。
相似的感觉,让鱼叔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部二十年的神剧——
《西瓜》
すいか
![]()
![]()
关于《西瓜》,有一条相当知名的评价。
「如果一辈子只看一部日剧,就看《西瓜》吧。」
可见作品魅力。
![]()
《西瓜》的核心魅力,自然离不开剧中清新丰富的夏日元素。
四位女主角,同住幸福三茶屋中,各有各的故事。
松弛恬淡的日常叙事里,却饱含轻巧的哲理。
托举起沉重的现实,给人温柔的抚慰。

但鱼叔这次重温,却意外发现了之前没有领会到的剧集元素。
那就是,钱。
作为一部日系小清新治愈剧,好似不会对「钱」这种现实议题有所纵深。
但事实上,《西瓜》反而做出了一番相当超前的另类解读。
![]()
早川基子,是一家信托基金的白领。
领导同事万年不变,工作内容千篇一律。
日子一眼望到头。
![]()
早川的生活也乏善可陈。
父亲常年在外公干,早川与母亲同住。
三十多年的管控,让她长成了一个妈宝女。

除了攒钱,早川似乎没有别的爱好。
工作之外,她有一个从小学就设立的存钱罐,一路攒到现在。
相约一起攒钱出游的好友早已渐行渐远。
早川倒是越攒越起劲,执着于罐中数字的增长。
![]()
如此稳定的人生,早川也做好了按部就班一辈子的准备。
但,一次意外事件打破了眼前的平静。
这天,早川在公司唯一的朋友马场突然失踪。
原来,马场挪用了3亿(日元 约1547万人民币) 公款,跑路了。
昨日好友今日逃犯,三观炸裂。

与早川不同,马场带钱跑路之后挥霍无度。
大买特买奢侈品,无底线地消费。
甚至找了一个仓库,堆放各大名牌。
![]()
发疯、卷钱、跑路,谁不曾做过穷人乍富的梦。
早川想来想去,很难不在震撼疑惑之后,发出羡慕的感叹:
「我想成为马场」
![]()
但另一边,携巨款潜逃的马场打来电话。
语气里全无兴奋愉悦,反而开始后悔。
花钱没意思,如果可以,她想与早川互换人生。
![]()
剧集设置了一对互相「质疑、理解、成为」的角色对照组,让她们向对方的人生靠近。
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生活里每一处微小的改变,都成了《西瓜》二十年前书写出的预言。
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抚慰着二十年后的观众。
![]()
马场事件成了早川改变生活样貌的契机。
她搬出母亲家,住进幸福三茶屋。
并决定书写人生新篇章,从打破存钱罐开始。
![]()
但,同样站在一个挥霍的选择路口。
早川推着存钱罐逛了一天,竟然没花出去一分钱。
似乎买什么都不值,买什么都不必。
有的东西买了也不算开心,事后还会成为负担。
![]()
早川好像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是看着数字活的。
攒钱只是想看到数字增长,而并非有真正想买的东西。
生活,好像是空心的。
![]()
大概会有人说,这么纠结还是因为钱太少了。
手握三亿的马场,买东西已经不用看价格。
但畅想中的物质生活,远不如想象中快乐。
![]()
隐姓埋名的日子,让人逐渐忘了自己。
![]()
马场开始发现,名牌包带来的快乐,不如被感激时回赠的一颗糖。

不如早川与幸福三茶屋的朋友们每天一起吃的饭。
不如任何具体的、细碎的、真实的瞬间带来的人生实感。
![]()
马场给早川出了一道选择题,也是创作者在问观众:
流浪的天价机票和晚饭的购买清单,你会选什么?
![]()
![]()
可以说,《西瓜》是普通人焦虑时的一剂强心针。
是对当道盛行的膨胀化的消费主义,一计温柔地反拨。
剧里用「钱」来质问的,不只是人的生活态度,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幸福三茶屋的另一位租客绊子,是色情漫画家。
![]()
画漫画听起来风光,实则经济拮据。
绊子的口袋里,常年只有82日元 (约4块人民币) 。
因为三茶屋包三餐,她才能每次坚持到稿费发放日。
![]()
即便如此,她仍不断拒绝来自家中的补贴。
起因,是双胞胎姐姐的去世。
![]()
一直以来,姐姐都是更优秀的那个,却突然死于一场意外。
姐姐走后,绊子的生活也停滞了。
![]()
她痛惜地回到家中,却被家人无视。
作为姐姐生前身后的阴影,绊子想走出来,想被当成一个人对待。
钱是独立的宣言,也是割席的决心。
![]()
看似又是富二代的悲伤叙事,但剧里却轻巧地转换了钱的作用。
父亲寄来的钱,成了绊子回家的引子。
她偷偷溜回家,无意间看到父亲的书柜里,竟然摆着自己画的漫画。
![]()
临走时,又瞧见父亲不再威风的背影, 昔日的强敌已崩塌。
就这样平淡地看一眼,便静静地离去。
没有对话,没有煽情,无言却胜万句。
![]()
父亲给的钱被绊子换成了家里的物件带回三茶屋, 又阴错阳差帮了早川的大忙。
一股来自家庭的变相的和解与支撑,比钱更有力。
![]()
相似的态度,也发生在爱情里。
追求绊子的男孩,第二次见面就送了非常贵重的礼物。
绊子为此大发脾气,直接退回。
![]()
男孩全然想不通绊子为何如此。
在他的观念里,钱是衡量感情的唯一工具。
只有贵重的礼物,才能让自己不被轻视。
为此,他一味追求高时薪兼职,放弃了职业规划。
![]()
但实际上,真正珍贵的礼物反而并不昂贵。
男孩某次看到了绊子掉落的身份证,知道了她的生日。
匆忙之下,买了十分简陋的生日蛋糕。
![]()
绊子回去之后,才发现蛋糕有两份。
已故姐姐的生日,当然也在这一天。
![]()
绊子嘴上说着笨蛋,但一边插蜡烛一边留眼泪。
被细心温柔地照顾了故作轻松的伤痛回忆。
这样的真诚也比钱要更动人吧。

![]()
不可否认,以如今的眼光来看,《西瓜》透露出一股童话气息。
不止在于对「钱」元素的处理,还表现在剧作数处首尾呼应的循环结构上。
1983年暑假,早川与绊子在幸福三茶屋前相遇。
![]()
2003年,早川命运般地再次回到这里。
在与绊子、教授、由依相处的过程中,有关人生的疑问,竟然逐一得到了回答。
![]()
这其中,有关于自我价值的。
早川回望这二十年的过往人生,发现自己「一无是处」。
工作可被取代,没什么朋友,也没有感情生活。
设想过的成就,竟然一件都没有做成。
![]()
急速发展的社会节奏下,当人开始质问生活,常会深感挫败。
但《西瓜》从不让绝望落地。
当你动摇时,一定能隔着屏幕得到一份温暖却有力的回答。
就像教授为早川迈出独立的一步庆贺。
告诉她,人没有年龄差别,只有自我之差,今天才是新生。
![]()
同时世界,也远比你想象中更为包容。
切勿自我逼迫,作无谓内耗。
「世界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人」
「有我这样的人也是可以的吧」
「可以的」

还有关于功利心态的。
教授的学生,为了拿到学分,从楼上一跃而下。
家长质问,学生威胁,逐渐让事态变质。
为了优越成绩不择手段的做法,早已脱离了学习的初衷。
![]()
功利心态背后的恐慌,是无稽的。
「有此万事足」的设想,注定要落空。
唯一确定的,是生命只有一次。
孰轻孰重,别犯傻。
![]()
同时剧中关于生死问题的回答也十分动人。
教授年轻时的爱人早早去世。
当时,教授对爱人说,三十年后一定要来接我。
他们相约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三十年过去,约定的日子到了。
狂风大作,故人魂归。
然而,教授却反悔了。
![]()
因为生命本身就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活着的人是不会停留的,不能像去世的人一样停滞不前。」
而平淡的生活里,也藏着令她不愿离去的真意。
教授向爱人道了歉,而这句道歉,也正是《西瓜》整部剧意图呈现的内容主题。
日常已是奇迹,活着本身就值得庆贺。
![]()
鱼叔重温这部剧,才发现之前不以为意的台词,竟然在日后的生活里反复印证,甚至一次又一次抚慰我心。
更让人感慨的是, 剧中借人物之口,又设下了一个遥远的问题。
二十年后,你在做什么呢?
2023年,正是《西瓜》二十周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