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证券 >

Revit中的体量楼层和建筑模型中的楼层有什么关联和区别?

发布时间:2025-01-11 16:01:31来源:
在 Revit 中,体量楼层和建筑模型中的楼层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同时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关联

 

  • 基础参照关系:

    • 体量楼层通常是建筑模型中楼层创建的前期参照基础。在设计初期,先通过创建体量并设置体量楼层来大致规划建筑的竖向分层情况,比如确定各楼层的高度位置、层数等基本信息。这些体量楼层所定义的平面可以为后续建筑模型里实际楼层平面的生成提供准确的参照,便于进一步细化各楼层的布局与设计。

    • 例如,在设计一个高层写字楼时,先利用体量工具绘制出建筑的大致轮廓体量,并依据预想的标准层层高(如 3.9 米)设置好体量楼层,之后基于这些体量楼层就能快速创建出对应的建筑楼层平面,开始添加墙体、柱子等具体建筑构件。

  • 数据传递与更新协同:

    • 当对体量楼层进行修改时,比如调整了某个体量楼层的高度或者增加、删减了体量楼层数量,与之关联的建筑模型中的楼层会相应地自动更新或提示需要更新,以保证二者在竖向分层逻辑上的一致性。同样,建筑模型里楼层相关构件尺寸、位置等的改变,如果影响到整体的竖向轮廓,也可能反馈到体量楼层层面,促使其进行适应性调整。

    • 例如,若把体量楼层中某一层的高度从 3 米调整为 3.3 米,建筑模型中对应楼层的平面视图范围、基于该楼层放置的构件的标高都会随之改变,确保整个建筑信息模型始终保持协调统一。

区别

 

  • 概念属性区别:

    • 体量楼层:更偏向于一种概念性的、用于前期规划和分析的楼层划分方式。它主要聚焦在对建筑整体的体量轮廓在竖向上进行分层梳理,不涉及具体的建筑构件和详细的构造做法,更多是从宏观层面把控建筑的高度、层数以及各层大致的空间范围等,像是一个建筑雏形阶段的竖向布局构思载体。

    • 建筑模型中的楼层:则是在体量楼层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的成果,实实在在地包含了各类建筑构件,如墙体、柱子、门窗、楼板等,是对各楼层具体功能空间、建筑构造的详细呈现,体现了建筑最终建成后的实际样子,涵盖了丰富的设计细节和施工信息。

  • 功能用途区别:

    • 体量楼层:常用于生成各类分析图表,像建筑的体积分析、面积分析,帮助设计师快速了解建筑在不同高度区间的规模情况,辅助进行方案比选、规划决策等工作。还可以作为与业主、设计团队沟通建筑初步设想的可视化工具,让人直观地看到建筑的大致层数和竖向布局概念。

    • 建筑模型中的楼层:其核心功能在于完整地呈现各楼层的详细设计内容,供设计师进行建筑专业内部以及与其他专业(如结构、给排水、电气等)协同设计,用于生成施工图纸、指导施工建设,同时也是后期运营管理阶段查看建筑具体构造和空间信息的重要依据。

  • 创建与编辑方式区别:

    • 体量楼层:主要是在体量创建过程中,通过识别体量里的水平参照平面来设置生成,操作相对简洁、聚焦于对整体体量竖向分层的把控,编辑时更多是对体量形状以及相关参照平面的调整,进而影响体量楼层的划分。

    • 建筑模型中的楼层:创建方式较为多样,先是基于体量楼层生成初始的楼层平面视图,然后在这些视图里添加各种建筑构件来逐步构建出完整的楼层,编辑过程涉及众多建筑构件属性的修改、位置调整以及各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等,操作更为复杂且细致入微。

(责编: admin3)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