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到100的“行动研究” “美丽中国2022年度行动誌”在京闭幕
闭幕“美丽中国·文学论坛”现场 美丽中国研究院供图
北京8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誌闭幕式暨文学论坛——田野誌:书写美丽中国”活动日前在京举行。整场闭幕活动分为“行动的回望”和“共赴田野”两个部分,并在线上做同步直播。
2021年6月,在百余名专家学者的见证下,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旨在回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求、为美丽中国建设奉献艺术能量,聚集国内外艺术、设计、科技、社会、文化、生态等领域专家,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乡村振兴,赋能社会美育,共建“美丽中国”。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作为艺术文化担当,立足于城市更新和乡村发展,打造艺术智库、公共美学、社会创新“三位一体”的研创平台,深耕其研究领域。
“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誌”文献展现场 美丽中国研究院供图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汪莎介绍,2022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一周年学术活动暨“美丽中国研究院年度行动誌”为期两个月,研究院将一年的积累和研究分别以“实践誌”“人物誌”“思想誌”来展现,以展现全国的艺术文化工作者在广袤大地上的实践与行动。
短短两个月的“年度行动誌系列活动”,是对在中国大地上从事“美丽中国”建设的一次次经验再现,而对于研究院来说,也是一次从无到有,从1到100的“行动研究”,为此,研究院沉淀了一百多万字的读本,未来将进行系列出版,让这些一己之力的实践和理论成为美丽中国文献。
在闭幕的“美丽中国·文学论坛”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作为论坛发起人做了开场发言。他认为,美丽中国是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中国,不但需要外在的条件和基础更需要心灵的建设。美丽中国的建设和表达需要文学,美丽中国的心灵建设更需要文学和艺术。“我关心的问题是,如何从吾土吾民的真实生活出发,去实践和建立一个自我教育、自我生产的系统,从乡村社会中去体验、去重新学习另外一种我们久违的言说与创造的方式,另外一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另一种对生活的理解。”
今年,中国美术学院的牟森教授把莫言的《红高粱家族》改编成了戏剧,目前正在全国巡演。高世名说,“在今天,这本剧显得很重要,因为在这个大数据、社交媒体、网红、键盘侠的世界,莫言笔下的那个红高粱家族,有着一种奇特的吸引力。剧中人物的生命故事,伟大而又微薄、悲凉而又壮丽、荒茫而又凄凉。对于当代社会,它有着独特的地位。”
作家韩少功在线分享了当代文学传统里他所理解的田野。从其书写的《马桥字典》展开,作家通过自己在乡村生活的体验,去慢慢接近历史文化的一些深层的故事,然后找到一种叙事的方式,也就是比较接近小说的方式,去写一本假词典,借此挖掘民族的历史文化根源。“当我们谈到田野、谈到乡愁,面对现在的自然生态,与其说我们崇拜自然,不如说我们在自然中间来寻找一个对文明,包括对工业化的文明的一种反思。在历史进程中失去了什么?需要什么?中国的作家将面临城乡二元,而且是城乡互相的混杂、交融、冲突,可能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上嘉宾合影 美丽中国研究院供图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如今我们面对的田野,并不是自然生态意义的田野,而是现代进程发展中的田野,巨变中的田野,这成为我们很大的认知和书写的困难。作为文学工作者,应该以一个行动实践的主体去介入田野,不仅仅是个观看者,不仅仅是个思考者。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关于田野志的论坛是能够为我们敞开书写的空间,使得我们的作家如何恢复自己,或者建立自己,作为一个行动者投入社会实践,进入真正的社会空间,并且在其中找到自己位置和书写的态度。
据悉,美丽中国研究院将甄选出符合时代精神和样本价值的“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建立“全国第首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文献库”;同时“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也将开始全国巡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