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中国超算”的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2-11-25 09:36:38来源:
  “中国超算”的创新之路

  ——对话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卢凯

  开栏的话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时代十年,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我国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进行了总结,“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纵观这些“国”字号成果,每一次突破,都会引发社会生产力的突飞猛进;每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有着来之不易的创新过程。这其中蕴含着生动的创新故事,启迪和激励着后人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从今天开始,本版推出“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科技访谈录”系列策划,邀请各重点领域的一线科技工作者,解读新时代十年取得的科技成就,与我们共话创新,展望未来。

  与自己赛跑,与对手赛跑,更要与时间赛跑

  记者:在您的眼中,这个世界的节奏是越来越快吧?

  卢凯:计算机领域有个著名的定律叫摩尔定律。其核心内容是每18个月至24个月,集成电路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会增加一倍。摩尔定律充分显示了信息时代世界节奏之快。提出50多年,摩尔定律仍相当准确地延续着。

  与摩尔定律相似,超算领域有一个千倍定律——每十年,超级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就会提升1000倍。这显示了超算技术惊人的发展速度。为了适应这一速度,超算从业人员不仅需要与自己赛跑,与对手赛跑,更要与时间赛跑。所以,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奔跑的姿态,超快的节奏,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

  记者:超级计算机究竟有多快?追求这么快的运算速度意义何在?

  卢凯:全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已经超过每秒100亿亿次。这是什么概念呢?目前主流笔记本电脑运算速度大概每秒10亿次,要10亿个这样的笔记本同时计算,才能赶得上现在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如果换成人工计算,1个人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每秒计算1次,所需要的时间量将更加令人难以想象。

  然而,世界万物运行的奇妙也同样令人难以想象:超算业界有个共识,再快的运算速度都会有更大数据量的应用需求。比如天气精细化预报,我们可以把5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分成5000个正方形网格,通过采集这些网格的数据,利用大气动力学、热力学方程计算下一阶段天气的状态,从而达到预测天气的目的。这种划分越精细,需要的运算速度就越大,而且呈指数级增长。我们采集的数据越多,预测的就越准确、越长远。

  现在精细化预报精度可以达到几米,你头顶的乌云会不会下雨,都可以通过超级计算预测出来。再比如,现在我们要算出台风移动路径,“天河二号”半小时就能解算出来,这样给台风路径上的居民留出了几个小时的避难时间。怎样算台风的路径,几十年前就已经有了成熟的公式。但是,如果算力不足,同样大小的数据量,可能台风都过去了,计算机还没算出来,或者算出来的不准确。这样可能造成极大影响。

  超级计算机研发的根本意义在于应用

  记者:业内人士常用“算天、算地、算人”来形容超级计算机应用无所不在。那么,超级计算机又是如何“算天、算地、算人”呢?

  卢凯:算天——除去刚才提及的天气预报、计算台风路径,超算还可以用来进行宇航器设计、研究天体物理等等。2015年5月,科研人员在“天河二号”上成功进行了3万亿粒子数中微子和暗物质的宇宙学N体数值模拟,重现了宇宙大爆炸1600万年之后至今约137亿年的漫长演化进程。

  算地——超算常用来支撑地质钻探、遥感测量、重大工程建设等。2011年,中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利用“天河一号”,仅用16小时就完成了1060平方公里石油地震勘探数据的复杂三维处理工作。

  算人——与人的生命健康有关的应用,比如新药研发、基因测序、脑科学等,也会用到超算。我们的超算平台在防疫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天河一号”就支撑了许多单位开展抗疫药物筛选、新冠肺炎CT影像综合分析AI辅助系统构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疫情预测等工作。“天河二号”能够在一天内完成4000万分子化合物的抗埃博拉病毒药物筛选,帮助人类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这些工作都是需要争分夺秒的,尤其能体现出高运算速度的价值。

  记者:有个业内专家称,“某种程度上来说,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比计算机本身更重要。”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卢凯:我赞同这句话,超级计算机研发的根本意义在于应用。这些年,我国超级计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天河二号”创纪录的六连冠至今无人打破。但是,我们在应用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发应用不仅要懂得超算,还要懂得软件、懂得应用。超算领域一直最缺的就是交叉复合型人才。青年朋友如果对超级计算机感兴趣,就一定要及早补充计算机和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希望既懂超算、又懂超算应用的“超级人才”不断涌现,为中国的超算事业贡献自己的“超级力量”。

  作为超算“国家队”,我们是无比幸运的一代人

  记者:我们为什么需要像天河这样的超级计算机?

  卢凯:现代大科学、大工程、大数据的出现,使得超级计算已经成为与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并肩而立的“支撑现代科技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超级计算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必须把超级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习主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超级计算机列入新时代十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之一。对于天河团队来说,这是高度肯定,更是激励鞭策。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一定不负厚望,勇于担当、奋力开拓,瞄准更快、更强,勇攀高峰,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把超级计算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记者: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您觉得我国超算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卢凯: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国家战略的支持。计算机学院多年发展形成的“银河精神”,第一句话就是胸怀祖国,因为超算事业就是应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而生。我的父亲是第一代“银河人”,他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件事:当年,由于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我国勘探的石油矿藏数据和资料不得不用飞机送到国外去处理,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受制于人。我们想进口一台高性能计算机,对方要求,必须为这台机器建造一个“安全区”,进入该区的只能是某国的工作人员,而中国科技人员无权进入。这件事让他们大受刺激,在各种条件都匮乏的情况下,仅凭着一口气,闯出了中国的超算之路。

  我和我的父亲代表了两代超算人。两代人之间,不同的是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身上担负的历史使命,相同的是为党为国为军拼搏牺牲奉献的精神。国家有需求,我们有响应;国家有投入,我们有成果。作为超算“国家队”,我们是无比幸运的一代人,赶上了飞速发展的好时代,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助力我们的机器越做越快、越做越好,终于登上世界超算之巅,创造出光耀祖国、震惊世界的科技奇迹。

  超级计算机研制是超大工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银河-III”工程启动,一大批年轻人勇挑重担。正是“银河-III”工程任务的及早历练,使这些人率先脱颖而出,逐步成为各自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这些年轻人中,先后产生4位院士、10余名专业技术三级以上专家。

  不断探索,向世界科技高峰发起冲锋

  记者:超算发展日新月异。您认为超级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卢凯:关于超算的未来,业界的猜想很多,争论也很多,主要还是集中在这两个方向上:智能化、网络化。智能化,也有人称为类脑化,旨在实现智能技术与超级计算机结合,创造更加智能化计算机。网络化,也叫作分布化,通过建立类似电网的小型超级计算机网络,实现算力互补的同时,解决超级计算机能耗过高问题。还有人提出过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等概念,就像量子计算机一样,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领域。科技的魅力就在这里,只有不断探索才能不断超越,只要不断探索就能不断超越。

  记者:对天河团队年轻一代,您有什么期待?

  卢凯: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在长达30年的巨型计算机研制攻关实践中,我们不仅收获了从“银河I”到“天河二号”等一系列高水平自主创新成果,还孕育形成了“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银河精神”鼓舞了一代代“银河人”“天河人”一次次向世界科技高峰发起冲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对天河团队年轻人的期待就是,希望他们继承和发扬“银河精神”,务必创造出超越前人的、更加光辉的业绩。我相信,不管未来超算怎样发展,天河团队都能勇担时代使命,乘势而上、勇攀高峰,取得更多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成果,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贡献。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