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红了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党的二十大已经绘就了宏伟蓝图、吹响了前进号角,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持续刊发报道,集中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务实举措和实际行动,展现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扎根基层一线、积极履职尽责的奋斗足迹和生动事迹。
行走在陕西省延安市,映入眼帘的是,黄土高原宛若“裹”上了一条“红腰带”:331万多亩苹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刚刚摘完,果农们又开始修枝剪叶、开沟施肥,为明年苹果丰收做准备;果树下,果农们谋产业发展、算收入账。
“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10月26日,总书记在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考察时的重要讲话,至今回荡在果农们耳畔。
南沟村果农刘润喜眉头舒展,“今年果子个头大、价钱好,17亩果园挣了20多万元。”
田间连车间。不远处的苹果洗选车间里,清洗、分选、包装,圆润通红的苹果从南沟村走向大市场。
苹果如今已是延安农业第一大特色产业。2022年苹果产量预计410万吨以上,收入在全市农民经营性收入中的比重超六成。
“苹果产业让我们挑上了‘金扁担’。”开心的笑容挂满刘润喜的脸庞。
一本沉甸甸的“丰收账”
天时地利人和,好果子映红好日子
“今年苹果产量咋样?”
洛川县永乡镇堡子头村“老把式”杜民子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自家“丰收账”:“100多亩果园,‘老中青’搭配。老果树‘老当益壮’,亩产5000多斤,新果树‘后来居上’,亩产8000多斤。算下来,今年至少结50万斤果。”
“咱这儿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最适合种苹果。”杜民子说,“黄土松厚,日头照得久,树苗扎得深,枝条开得茂,果子结得甜。这些年,新技术没断过,新品种及时改,产量稳,质量好,路子对着呢。”
推广苹果种植,饱含中国共产党“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的初心,映照着“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不懈奋斗。
1940年,陕甘宁边区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延安光华农场试栽苹果。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骑着毛驴,从河南灵宝运回200株苹果苗试种。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开荒,艰苦奋斗感召延安人民,苹果在延安落地生根。
前些年,树越长越高,可果越结越小,为啥?品种老化、品质退化。
农技专家接续攻关,对症开方:矮化种植,控根系、束树冠,让营养集中到果子里。
新技术入户不容易。“多年的老树说砍就砍,忍不下心。种下的新苗苗好不好,心里没底。”阿寺村果农李永怀满是顾虑。
洛川县苹果生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屈军涛一趟趟往地里跑,一遍遍把账算给果农:“矮化树占地少,用工量减一半,挂果多,品相好,不愁卖不上好价钱。”
明白账解开了“心疙瘩”,李永怀带头用上新技术,“3年挂果,5年丰产,今年亩产5000斤以上,跟普通果园比,每亩增收5000元。”如今,延安建成矮化密植果园72万多亩。
水流不进旱窝窝,咋办?灌溉和用水,是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道坎。
政策及时跟进,节水技术落户田间。“村里打了机井,使上滴灌设备,水肥精准润根系,一亩苹果每年3到5立方米水就够了。”黄陵县隆坊镇上官村果农迂军龙说。
夏季冰雹多,为苹果开工搭建防雹网;优化品种结构,早中晚熟合理搭配……农民盼啥,政策帮啥。
种植技术解决了,如何让果农丰收又增收?
“果子多起来,一斤几毛钱,咬牙也得卖。”宝塔区临镇镇庙塬村果农李延军,曾被“卖难”困住。
“凭好果子闯大市场。”宝塔区果业技术推广和营销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金龙为村民支招,“标准化种植,减肥减药,绿色有机。”
从普通苹果到有机苹果,李延军尝到甜头,“油菜、黄豆秆还田当绿肥,树上挂着粘虫板,种生态果比种普通果一年多挣近10万元。”
实施地膜、秸秆覆盖82.4万亩,增施有机肥263.7万亩,形成本土栽培技术20多项……生产向绿,品质向优,苹果增产又增收。
一家一户的“小账本”汇成产业振兴的“大账本”。农民用力、政策发力、帮扶给力,特色资源转化为特色产业,延安苹果面积由1985年的15.2万亩发展到1992年的100万亩左右,再到2021年的331.7万亩,占到了全国的1/9。
一本实打实的“增值账”
延链强链补链,全产业迈向高质量
新时代,越长越大的延安苹果不断求解新课题。
大路货多,优质果少,红苹果咋变“金果果”?
延安人给出的答案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优选优质优价。一条条全自动智能筛选生产线,给苹果洗洗澡、穿衣裳、起名字,身价“增值”四五倍。
陕西顶端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智能光电分选机里,闪光灯闪烁,一个果子,留下数十张“X光片”。外观、果型、色泽、糖酸比……数据实时分析,苹果按等级精准分流到16条通道。“过去拿圈套、靠眼看,如今大数据自动识别,每小时能分拣4吨果,卖到了全国380多座城市。”公司销售主管赵锋锋笑呵呵地说。
“果子过去储地窖,现在住进智能化冷库,错峰销售,能比一般行情价高出1块多,一亩相当于多种半亩树。”陕西洛川苹果有限公司副经理王永锋说。
“清洗、削皮、高温烘焙,普通果变脆片,身价能涨近10倍。精深加工生产线上,苹果化身为苹果醋、苹果酒、苹果脆片等产品。”宜川三物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江说。
一条苹果产业链,串起万千小农户,鼓起农民钱袋子。“期货+保险”“分红+股权”,利益联结更多元。近两年,延安建起102个“企业(合作社)+果农”利益联结体,带动果农13661户。
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如今的延安苹果,“增值账”潜力大。2021年综合产值387.8亿元,比2017年增长159.4%。
一本增信心的“振兴账”
富农强农兴农,果业强带来果乡美
过去面朝黄土地,如今面朝手机屏。60多岁的刘金龙没想到,“老了老了,赶上时髦,搞起电商。”
刘金龙家住宝塔区临镇镇庙塬村,手机成了他的新农具,“我不光管20亩果园,还管着10多个微信群,攒下3000多个固定客户,坐家里就能和全国网友聊!”刘金龙说。
“咱农民不仅要琢磨地里那些事,还要抬起头和市场对话哩。”老刘感叹。
家门口能挣着钱,和美乡村,宜居宜业,谁又愿意漂外头呢?
新农人回来了。从当厨师到拍视频,洛川县旧县镇洛阳村村民张永亮返乡创业,举起手机拍视频。苹果搭上了互联网,一年能销售几十万斤。
电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苹果园长出新业态。认养果树,定期直播,成了农家新潮,“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村不仅卖果子,还卖风景、卖体验,乡村振兴的产业链越拉越长。”南沟村驻村干部张光红说。
目前延安电商企业549家,各类网店、微店2.25万个,开展果树认养26.97万株,建成果游观光园区46个,年吸引游客170万人次。
庄稼人,种地种果过日子,得算账。大账小账,昨天明天,算明白,心里就踏实透亮。
今天,苹果在延安结出了品牌建设的硕果,“洛川苹果”“延安苹果”位居中国苹果品牌价值前列。
“‘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我们果农相信习近平总书记指的这条路。未来,我们的日子像延安苹果一样,定会越来越红火。”延川县梁家河村村民王军民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