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识局:掌管美国“钱袋子”的她访华后,中美关系怎么走?
虽然在北京一家餐厅吃云南菜,让76岁的耶伦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短暂地“火”了一把,但这位掌管美国“钱袋子”的女人,此行显然有更重大的任务在身。
过去几天,围绕经济等议题,耶伦同中方高层官员进行了深入交流。“直接”“实质性”“富有成效”——离开中国前,她用这三个词,如是形容这场牵动各方目光的双边会晤。
从布林肯到耶伦,美国高官接连来华访问,无一不体现美方对处理美中双边关系的重视。未来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究竟系于何处?
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研究员刘卫东及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布林肯、耶伦等人访华后,中美关系发展做出解读。
耶伦:“美国无意与华脱钩”
美方“正寻求一个让美中两国经济良性竞争的未来”,美国无意与中国经济“脱钩”。这是访华之行即将落幕时,耶伦所做的表态。
离开北京后,耶伦继续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再次强调同中方进行了“建设性”和“坦率的”对话。在关键性的表态中,她指出,美中两国在深化沟通上取得进展,“提出双方关切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讨论了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途径,以及在国家安全行动中避免误解的重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 指出,耶伦的表态是符合预期的。他认为,“耶伦在对华问题上比较温和,希望中美能够有一定程度的合作。”
袁征认为,通过沟通,中美之间可以避免误解,以免双方对抗升级。在他看来,中美经济“脱钩”的可能性很小,因为这不仅会对美国供应链造成剧烈冲击,还会引发全球经济震荡,让美国及其盟友蒙受巨大损失。
《纽约时报》也指出,耶伦此访让美中两国间的“深寒”状态有所缓和。该媒体注意到,耶伦此行与中国新的经济领导团队建立了联系。访华期间,她谈及美国对华经济策略时,也使用了所谓相对柔和的表述——“多样化”。
对话有助于彼此了解
耶伦是继布林肯之后,近期第二位访华的美国内阁高官。
此前,美国国务院亚太事务助理国务卿康达、白宫国安会中国事务高级主任贝莎兰等也已先后访华。
对此,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刘卫东表示,这说明美国比中国更加着急,他们担心两国之间出现一些误判。对于美国来说,如果同中国发生激烈对抗,其国内前景可能难以预料。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则指出,中美高层互动释放出这样一种信号——中美双方都有以更具质量和级别的对话方式,管控好已处在深度战略互疑状态下的双边关系,进而达成逐渐稳定的中美关系状态。
李海东进一步指出,如果美方不对话而一味开展对华竞争、对抗,那只能使得区域和全球局势更复杂。所以,对话本身有助于双方更清晰地了解彼此意图和行动趋向,从而为彼此互动中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做好铺垫。
对华态度的“两面牌”
然而,与此同时,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媒体报道,访华期间,耶伦仍在拿所谓“国家安全”说事,并声称将对华采取“针对性措施”。
曾形容其访华之旅是“向前迈出积极一步”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近日也放话称,“美方将一如既往捍卫美国利益和价值观,继续做中方不喜欢的事,说中方不喜欢的话。”
美国政治家们的对华态度,呈现出两面性。
李海东对此表示,美方对华政策呈现出不一样的调门,原因之一在于,上任两年多来,拜登政府在与大多数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美国选择与中方对抗,或是其推进“脱钩断链”、撕裂全球化进程的政策的方式,是普遍不受欢迎的。因此,美国开始改变与中国交往的方式。
但同时,李海东一针见血地指出,美方与中方对话接触的意图和目标,“并不是真正地去改善中美关系,而是为了更便捷地拉拢更多国家,和中国搞战略竞争。”
他进一步分析称,“美国的变化多端绝非善意而为,只是说要换一个‘马甲’来寻求同一个目标。美国试图通过操弄不同的议题,包括操弄反复向中方抛出接触对话的议题,来达成对华更强势的施压,(试图)使世界上更多国家被自己操控。”
对此,李海东认为,美国对华政策聚焦于“战略竞争”,在可预期的未来可能不会改变。不过,中美关系本身或将在2023年下半年出现一些缓和迹象,“但这绝不是美方政策导致的。很大程度上,这主要是由于中方在加强对中美关系的塑造力。”
在李海东看来,美国在对外交往中一直说一些“漂亮话”,但实际行动恰恰相反,无一不是迫使各方选边站。“对抗思维弥漫在美国的对华政策当中。这不能不说是美对华政策必然遭受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美如何相向而行?
世界需要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两国能否正确相处,事关人类前途命运。面对当前两国经济发展及全球性的共同挑战,中美应如何发展关系,如何共同应对挑战?
对此,专家们给出了进一步的解读。
首先,美方应回应中方关切,克制单边行动的冲突。
袁征分析称,经过四届政府,美国对华政策已基本定型,在至少五至十年内,较难有大的变动。但在某些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问题上,美国应正视中方关切,作出正面回应。
刘卫东也认为,尽管美国总统拜登声称,美国并不寻求新冷战,但对于这类说法,“他很善于去所谓地‘打左灯往右转’,所以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其次,美方应采取具体措施,把对华友好姿态落在实处。
袁征表示,虽然美国对华整体政策短期内很难发生改变,但可以先从细处着眼,在人文交流等领域采取具体措施,并及时采取危机管控措施,为中美关系回归正轨注射“强心剂”。
李海东则指出,中美未来在经贸、气候变化、核不扩散以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应对等诸多方面,都可以开展合作。此外,民间人文交流渠道总体保持较好状态,可需继续加强。从美国各州层面来看,也可能存在与中方合作的空间。(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